銷售者
堅持誠食 何奕佳扮演最佳食物守門人
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,許多都是來自工業化食品造成,在消費覺醒的時代,拿回吃的自主權,已是當前趨勢。其實早在 1998 年,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就發現了加工食品對人體的威脅,她索性捲起袖子,展開「農場到餐桌」的實踐,在 20 多年前的時空,屬於相當新穎的理念。
身為一位母親,何奕佳也非常關心孩子吃的是否營養、健康,但她察覺到現代食品為了降低成本、增加口感,而添加了太多的東西,久而久之味蕾漸漸產生對加工食品的依賴。
「所以,我們應該反思,如何吃回天然的食物,這就是我們提倡吃真食物的契機。」
生產者
真食物推手 MIT 優質農產安心上桌
陰涼乾淨的豬舍,嗷嗷待哺的小豬正在母豬旁爭相喝奶;寬敞的山坡上,放山雞各自乘涼;海水養殖的魚池,大魚、小蝦自在共生,形成自然的海洋生態系。有別於傳統的人工養殖 ,這些順應自然、友善生產下的產物,每一項都是生產者用汗水交織而成的寶藏,有生產履歷、可溯源,每一口美味,都令消費者安心。
隱藏在彰化鄉間小路上,銀色太陽能板覆蓋的寬敞農舍,看似不起眼,實際上卻是培育十大神農獎「台灣正黑豬」的秘密基地。在炙熱的炎夏中,走進冠軍豬舍一探究竟,心中正倒數計時、偷偷閉氣,準備好迎接即將上頭的潮濕悶熱時,襲來的竟是出乎意料的涼爽、乾淨,這真的是豬舍嗎?
製作者
米其林一星主廚的真食學問
隨著飲食習慣轉向追求天然、無毒,大眾也開始反思,我們吃下肚的究竟是真食物,還是滿滿的食品添加物?讓餐桌回歸「真食」型態,才能呈現食物的真實原味。
米其林一星山海樓主廚蔡瑞郎費時研發,將在地食材原味鎖進料理包,享用無添加美味的同時更兼顧食用的便利性;躋身亞洲50最佳餐廳的MUME,主廚林泉同樣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,致力將在地食材帶入高端餐飲市場,展現台灣獨特性,兩位主廚對於食材的講究,成為米其林摘星的重要關鍵。
消費者
聰明「煮」意 林書煒用真食 延續家的味道
吃飯是每天的例行公事,也可以成為每天最重要的小事,就看要用什麼態度來看待。對知名主持人林書煒來說,身為忙碌的職業婦女,如何滿足快速上菜、又能兼顧健康,成為每天最難纏的廚房考題。
在螢光幕前,林書煒是亮麗的節目主持人,但每天下班後,她就是一位媽媽、妻子,跟每個職業婦女一樣,需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惱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改變了許多生活習慣,例如在家吃飯的頻率增加,這不禁讓林書煒開始思考,如何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。
「其實我們家一直都沒有吃重口味或太油的習慣,而我自己也不太吃味精、雞粉等調味料,因為會讓我心悸。所以我們在飲食上,大部分會選擇吃食物的原型。」丈夫是吃遍美食的知名作家蔡詩萍,女兒也是挑嘴的一員,加上自己對調味料敏感,林書煒一家人對吃的高要求不在話下。
消費者
中醫談健康 真食物吃出好體質
「體質變差,都在你沒有感覺的時候發生!」中醫師吳明珠一句話點出現代人的潛在危機。重油、重鹹、重甜等重口味飲食,加工食品、暴飲暴食,都是現代人常見的不良飲食習慣,無形中對身體帶來負擔,日積月累下會讓身體愈來愈差,而且很難察覺。中醫師吳明珠建議,強身健體之道應該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對身體有用的營養,尤其多吃真食物、少吃加工食品,防止病從口入,吃出好體質。
CSR學者
永續新思考 健康從吃在地開始
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衝擊,農業也飽受影響,碩大的西瓜、金黃多汁的鳳梨都因疫情造成出口量下降;彰化的溫室葡萄卻因歐美供應鏈中斷,推升國內葡萄銷量狂飆。兩樣情的背後,是否能在危機中找出轉機呢?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浩認為,疫情重新彰顯「在地化飲食」的重要性,更是一個機會教育,提醒人們環境永續的前提,必須從生產者、製作者、消費者,共同攜手實踐「吃」的責任。